用干細胞復制人腦,產生“腦電波”!新技術為治療腦疾病邁進一步
近日,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研究人員在《自然》旗下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展示了通過人類干細胞培養的大腦類器官,為影響大腦功能的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。
這些類似真實人腦的三維組織具有與真正人腦相似的復雜神經活動,還可以重現某些大腦疾病標志性的神經電活動模式。論文通訊作者、神經科學家Bennett Novitch教授指出:“這項研究表明,我們可以制造出與真實人腦組織相類似的器官,并用于準確復制人腦功能和疾病的某些特征。”
過去十多里,科學家們已經掌握了方法從人體中取出皮膚或血細胞,誘導它們成為多能干細胞(iPSC),然后引導這些細胞向任何一種類型的人體細胞轉變,包括神經元。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,這些由干細胞衍生的細胞可以進一步聚集成團,模擬出人體器官的細胞組成和特性,形成所謂的“類器官”,就像微型人體器官一樣。
不過,模擬人腦的挑戰特別巨大。除了結構復雜之外,細胞之間還必須相互連接,具備發放電信號的功能,就像大腦中真正的神經元那樣。
▲顯微鏡下的大腦類器官顯示出分層的組織結構和不同類型的細胞(圖片來源:參考資料[1];Credit:UCLA Broad Stem Cell Research Center/Nature Neuroscience)
而且,健康的人腦細胞在響應刺激時不僅會發放電信號,還會產生神經振蕩,也就是由神經元群體同步發放形成的腦電波。不同的腦電波模式對應于特定的活動,比如學習或睡眠。腦電波活動模式的異常則可能是某些神經疾病的征兆,這些神經疾病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,從大腦外觀結構上看卻幾乎是正常的。
大腦類器官是否具有足夠的神經網絡復雜性來模擬出這些功能?在這項研究中,科學家們給出了回答。
用健康人的皮膚細胞培養出大腦類器官后,研究人員使用探針進行了細胞外記錄,并通過鈣成像技術檢測了神經細胞的電活動,由此收集到的數據類似于通過腦電圖(EEG)得到的信息。從分析結果中,研究人員觀察到了一系列神經振蕩。“一旦知道如何控制這些大腦類器官出現何種神經振蕩模式,我們或許最終就能模擬出不同的大腦狀態。”Novitch教授說。
▲該研究通訊作者Bennett Novitch教授(圖片來源:UCLA)
接著,研究小組利用了來自Rett綜合征患者的細胞開發了大腦類器官。Rett綜合征是一種基因突變引起的神經發育障礙,患者的大腦功能受到影響,有智力遲緩、刻板動作以及癲癇發作等表現。他們的神經振蕩出現異常,顯示出快速、混動的腦電波。
而研究人員用來自Rett綜合征患者的誘導多能干細胞,進一步培養出大腦類器官后,同樣觀察到了高度異常的神經振蕩,以及癲癇樣活動。
研究人員給這些模擬Rett綜合征的大腦類器官施加了一種實驗性的治療藥物pifithrin-alpha,發現可以使類器官的神經活動趨于正常,癲癇相關的活動模式消失。“這是在大腦類器官中測試藥物的第一個具體例子。”論文第一作者Ranmal A. Samarasinghe教授說,“我們希望以此為基礎,更深入地理解人類大腦的生物學和大腦疾病。”
參考資料:
[1] Scientists develop brain organoids with complex neural activity. Retrieved Aug. 24, 2021 from https://newsroom.ucla.edu/releases/brain-organoids-complex-neural-activity